重磅!西安交大特色班级最全解读!

西安交大坚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985年开始招收少年班学生

随后开办钱学森班、侯宗濂班、越杰班、

人工智能试验班、储能班

以钱学森学院为载体

数学、物理学、

计算机科学、力学、基础医学

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创办未来技术学院,探索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协同育人培养新范式

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科学家素养的

行业领军人才

01钱学森班

遵循著名科学家、交大校友钱学森学长 集大成得智慧教育理念,秉承大成智慧学中量智与性智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科学与哲学相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微观认识与宏观认识相结合的思想精髓,实行大工科通识教育。

 办学特色:

1.单独编班,独立授课,实行导师制,构建交叉专业模块

2.本研贯通式培养,2年通识教育+2年交叉专业教育+X年研究生专业教育

3.开放式、启发式、先理后工、工文结合的培养模式

4.“筑工科基础、强人文素养、建系统思维、育领军人才的培养特色

5.“基础-专业-创新梯次推进的培养方案

6.“量智与性智协同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

02侯宗濂班

先理后医的培养模式、八年一贯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成绩合格并通过相应的学位论文答辩,可获得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学位

办学特色:

1.两年通识课程学习(钱学森学院)+医学教育阶段学习和实践(医学院),共八年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推行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模式

3.强调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社区、早期接触社会、早期接触科研。

03基础学科拔尖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为培育21世纪基础科学杰出科学家而出台的一项顶尖人才培养计划。西安交大坚持先理后工、先理后医、先工后管、文理相融、交叉融合的培养理念,统筹本硕博培养过程,以探索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以国家科技项目为载体,推动重基础、重科研、重个性、国际化、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三重一化一中心人才培养模式。

办学特色:

1.五个基础学科拔尖班: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力学和基础医学

2.单独编班,独立授课,制订专门教学计划,进行个性化培养

3.国内外一流师资,一流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

04人工智能班

人工智能班旨在培养扎实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工程与技术,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优秀的创新能力、系统思维能力与学术视野,未来能在我国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产业发展中发挥领军作用,并有潜力成长为国际一流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的优秀拔尖人才。

办学特色:

1.拥有由院士、领军学者等知名教授组成的能力突出、结构合理、高水平师资团队

2.对标国际一流大学课程设置与培养理念,突出学科交叉特点,课程少而精,通过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形成知识创造的学习培养模式

3.保研指标多,每年选派多名优秀学生赴全球知名院校进行学习和交流

05储能班

为响应国家能源战略的布局,加快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培养,西安交大依托六个理工类优势学科(含2A+),创办国内乃至世界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国家重大战略技术攻关领域输送后备人才,支撑未来在储能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

办学特色:

1.--博一体化设计、贯通式培养

2.校企协同创建国家储能科教创新中心,校企联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3.“6学科交叉,3大模块融合的课程体系

4.1年储能专业通识教育+3年模块课程学习(有热质储能、储能系统、电磁储能三大模块,结合个人意愿和综合成绩进行分流)

06越杰班

越杰计划采用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融合的校友+”公益教育新模式,每年选拔35名学生,独立成班,对标国际一流大学课程体系,定制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全球深度社会实践教育资源,为优秀学子在人格教育、人文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等方面奠定坚实基础,打造不同领域的未来领军人才。

办学特色:

1.实施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

2.实行杰出校友导师与优秀学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

3.实施杰出校友班主任和学校教师班主任相结合的双班主任制度

4.丰厚奖学金及世界顶级高校学习或世界一流研究机构交流机会,入选越杰班的每位学子均可获得基础奖学金6万元和不同额度的国际交流奖学金,最高可获得42万(国内高校最高单项奖学金)

5.开放双学位教育模式,创造辅修学位的优选计划

07未来技术学院

作为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之一,立足四个面向,整合地、校、企多方资源,搭建符合未来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平台,全面革新培养方案,以项目为牵引建立纵向贯通式项目课程体系与横向衔接的理论课程体系,组建由院士、领军学者等知名教授组成的校内导师队伍,龙头企业、一流科研机构知名专家组成的企业导师队伍和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指导与服务的创业导师队伍,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总师、大师型人才。

办学特色:

1.建设理念:未来科技牵引、学科交叉支撑、产教融合驱动、开放探究教学

2.采取笔试和面试的多维考察方式在进校新生中选拔有志于投身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医工学方向的学生

3.本研贯通、项目驱动人才培养新模式

微信 微信
微博 微博 数字报 数字报